資料來源  http://www.psychpark.org/psy/suicide%20cause.asp 


前言


    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一些心理諮商輔導的朋友。大家一談到景氣時都覺得今年將是很有爆發力的一年;但是,在景氣復甦人人有好運道的同時,對於有心理障礙的朋友卻具有社會競爭力及適應力急速拉大的潛在危機。


    當看到別人都有好發展時,對於不知如何自處或發展的恐懼往往會導致想不開的窘境。


    基於,如何認識心理障礙層面,進而關心周遭的朋友。讓朋友間能一起搭這班順風車成長,而不至於因為錯誤的認知反而為了同情或不搭理朋友招來怨尤或遺憾,甚至打斷我們前進的腳步與動力。因此有正視這個問題並轉載醫師看法的理由。


    我們相信這也是培養自我競爭力的一環。正所謂「凡事好參詳,講講真心話,探究真原因,人生真解套。」文章頗長,建議大家有耐心看完,知識經濟的時代,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感謝撰文者   羅東聖母醫院精神科 郭峰志主任


本文


「人類為萬物之靈」,享受地球豐富的資源;加上人類共同的努力,帶來科技的快速發展,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民主的風潮,也使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擁有最高度的自由。


    我們不禁假設生命是豐饒、高品質、自由的,因此有相當多瀕死、重病、嚴重殘障的人士,會頌讚生命的偉大,把握生命的尊嚴,甚至盡全力想多擁有生命的歲月。


    相對地,卻也有那麼的的人類,感受到生命的灰暗、無意義,選擇走向「自殺」的道路。是什麼原因,矇蔽了他們感受美好生命的能力?


(一)    家庭價值的崩解:


    過去的時代以生理及安全需求為追求目標,而今社會的富裕,讓人轉而追求更高的需求目標,即親密關係、自尊及自我實現。但夫妻關係的經營似乎慢了一步,未能跟著升級,造成先行的一半,往家庭之外去尋求親密關係與自尊的來源。於是那種對無家累浪漫愛情的渴求氣焰,甚囂塵上,漫延到社會的各階級與角落。使得過去以家庭為核心的價值觀,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家庭價值的崩解,背後的受害者,也常是自殺的受難者。而其後代,更常因此種下憂鬱症的種子,埋藏未來自殺的不定時炸彈。


<防範對策:重建家庭價值>     


認清時代的變化,瞭解與學習婚姻相處之道,這是一個極須重視親密關係與自尊的時代,如何重新定位以家庭為個人核心價值的依歸,認清與協調家庭成員彼此的需求,學習男女關係如何互相尊重的技巧。如何將對浪漫愛情的渴望,升級到成熟穩定婚姻品質的追求,是現代男女相當值得學習的課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出版的「相愛到白頭」,對這樣的婚姻關係的學習,有相當精闢的解說。


(二)    親人的死亡:


    至親家人的死亡,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嚴重的打擊,失去依附、失去親情的撫慰,都會讓人有失根的感受。親人死亡之後,除了哀傷、思念與不捨之外,常有罪惡感、責備、憤怒、憂鬱等嚴重負面情緒,甚至因此陷入憂鬱狀態,有些人還因此出現妄想症狀,會有更強烈的自殺傾向與衝動。


<防範對策:適當處理哀傷過程


正常的哀傷過程,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情緒低落、流淚、社交退縮、興趣減少、輕微的失眠,都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過度的憂鬱、嚴重失眠、坐立不安、過度的自責與憤怒、完全的孤立、怪異的言行、明顯的自殺意念或準備,都是不正常的情緒表現,必須儘早發現,協助就醫,避免悲劇的發生。


(三) 社會的混亂與人際的疏離:


    現代社會的進步,有人歸因於「個人利益極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其背後的意義,往往是個人利益高於團體利益之上、短期利益先於長期利益。因此許多有意義的關係都以「利益交關」為基礎,一旦出現利益衝突,也往往宣告關係的瓦解。這樣的關係,甚至漫延到至親,如親子、同胞、婆媳關係。不禁令人慨嘆世風日下、世態炎涼。「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正是這樣的疑慮,一旦出現生命的危機、情緒的顛簸,往往無法找到真心的情緒支持與陪伴,更加容易陷入深淵。社會的混亂與人際的疏離,可以是令人失望自殺的導因。缺乏真心的人際關係,即陷入社會孤立,將是出現自殺意念之後,無法挽回的重要原因。


<防範對策:重整社會價值>     


如何開創兼具個人利益與團體利益共同成長的雙贏局面,同時重視短期與長期利益的眼光,是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審慎思考的問題。在一個平衡的社會,如果你貪取利益,就意味對別人利益的掠奪。但是人跟人的關係,如果只是建立在利益之上,這樣的關係自然是脆弱的,因為在利益之前,人性自私的一面是相當難以克服的。我們不禁要呼籲,愛、親情、友誼等傳統價值,必須一再地被強調,而且必須先於利益的考量。特別是當親友陷入痛苦時,親情與友誼的協助與支持都是相當重要的,協助他面對問題、舒解情緒,找出一條生路。


(四)   感情受挫:


    對愛情的渴求,是人類的天性。但將愛情孤注一擲,也常是對愛情的承諾,是忠貞愛情的條件之一。一旦有一方認清現實條件的不合適,通常就會出現決裂的警訊。愛情的破滅,特別是愛到要與對方融為一體時,分離就會帶來痛不欲生的感受。不穩定的性格,如依賴型、邊緣型、歇斯底里型、衝動型、妄想型,常因此陷入憂鬱狀態,就可能以自殺、殺人、甚至同歸於盡的方式來處理情緒,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防範對策:重新調整心態,勇敢再出發>


愛情是迷人的,可以吸引人,但同樣也可以讓人迷惑、甚至混亂心智。要擁有美好持久的愛情,本身就必須先具備成熟的個性,有穩定的情緒控制及問題解決能力。一時的激情,往往也會忽略彼此難以克服的特質,如何認清對象的情緒穩定程度、對他人的佔有慾(或過度依賴)、分離處理的能力與經驗、是否有不良嗜好(特別是喝酒與吸毒)。有人建議要清楚認清一個人的性格,必須經過半年的觀察與互動,只有看清楚對方的性格,才能真正決定要進一步投入與否。如果已經投入感情,卻也必須面臨分手的時刻,那也應落實愛情的意義,勇敢地祝福對方,只有互相承諾相守的感情,才是真正值得把握的。


(五)   個人成就肯定的危機:


過度以「個人成就」為重心,尋求「外在肯定」的自尊,也往往會忽略更有意義的親密關係、家庭關係的經營,甚至「自我肯定」的重要。一旦個人自尊所完全投注的焦點(學業、工作、社會地位、財富,有人甚至以「外貌」為自尊的來源)陷入危機時,也往往會同時陷入「個人認同」的危機,詮釋自己為失敗者,嚴重者還因此喪失鬥志,長病不起。這是一味追求「個人化目標」的陷阱,也是追求自尊來源過程,迷失了正確的方向。真正扎實的自尊追求方向,乃是往內尋求,而非盲目往外尋求。


<防範對策:兼顧個人與團體的成就>     


當個人積極投入社會的活動當中,由於變數相當的多,能否功成名就,無法完全操之在我。因此如果能同時重視個人的修為、家庭的經營,讓個人自尊肯定的來源,可以來自個人的品德、家庭的支持,即使外在成就一時的失敗,都還能維持自尊於不墜,東山再起猶未晚。 


(六)   財務困境:


財富也歸屬於「個人成就肯定」的一部份,不過它也是相當鮮明的議題。失業、破產、貧窮、債務纏身,這些都是一般所謂「失敗者」的寫照,尤其這是一個以外條件來衡量人類價值的時代。一旦不幸在現實世界挫敗,人們對自己的信心(外在歸因),也常因此被擊垮。其實有比財富、地位、權勢,這些外在多變不穩的形象,更重要穩定的特質,如無私的愛、關懷、誠實、善良。你絕對不會因為一個人富有而覺得感動,但是你卻會見到一個有善良的心和義舉的人,而感動不已。也就是說,你不會因見到王永慶而感動,但見到證嚴法師卻會自然地「肅然起敬」。


<防範對策:審慎理財>     


認真學習正確的理財與風險管理的觀念,「孤注一擲」、「賭博」、「衝動」、「投機」的心態都是讓財務問題陷入險境的原因。穩定的工作,以保證穩定的財務來源,財產安全比率的理財投資,培養清楚的信用與風險管理觀念,都是相當重要的知識。以全家人的未來做考量,不逞匹夫之勇,源遠流長,不易讓自己及家人陷入危機。


(七) 法律的糾葛:


    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同樣地,法律保護好人,也保護壞人,特別當壞人所做的壞事,未留下足夠的證據時。受害的無辜者就必須承擔無可索賠的損失。各式各樣法律問題的糾葛,對完全不懂法律的人而言,是相當嚴重的折磨,嚴重時甚至索命的。


<防範對策:學習與認識法律程序>


    除了故意犯罪之外,不貪心、小心理財風險、不喝酒、不開快車、不衝動,應該可以避開大部份的法律問題。一旦觸法,更應該冷靜以對,尋求資源協助,把損失降到最低。隱瞞或逃避只會將問題擴大,有時甚至因此而不可收拾。學習與認識基本的法律常識,最好能結交熟識法律的朋友,必要時也能得到諮詢與協助。只有採取理性的態度,廣泛徵詢意見,積極面對問題,才能將問題的衝擊降到最低。情緒不穩、衝動,甚至不明智的自我傷害,都只可能帶來更大的遺憾。


(八) 藥物濫用:


    會走上藥物濫用道路的人,大多有人格上的障礙或明顯的精神疾病。藥物本身,特別是酒精、安非他命及嗎啡,對人的心智與腦功能的傷害極大,除了在大量濫用期會出現精神恍惚,常見暴力傾向之外,在戒斷時期,也相當容易出現戒斷症候群,而有嚴重的自殺衝動。


<防範對策:盡早尋求專業協助,戒除酒、藥癮>


    酒精與毒品最可能直接混亂一個人的心智,不管是過量、長期使用或戒斷。如果清楚知道這些遺禍,還會去使用的人,包括受騙、受迫害、成癮、精神障礙(特別是憂鬱、焦慮情緒、精神病)。尋求專業的協助,才能完整瞭解毒品所帶來身、心、社會的傷害,盡快下決心,藉由專業的協助,有效率地戒除及處理戒斷急性期症狀。至於復發危險期,除了藥物、心理治療之外,還需要家庭、社會、甚至法律力量的協助。


(九) 嚴重身體疾病:


    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會得癌症,這樣高比率的患病可能性,對許多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其他重病如巴金森氏症、腦中風、尿毒症等,出現重度憂懼症的比率也相當的高(約為10-25%),除了身體疾病帶來的痛苦之外,身體的失能、自我形象的衰退,加上憂鬱症的侵襲,造成嚴重的自殺傾向。


<防範對策: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身體健康的重視,是現代人所面臨的重要客題。規律的運動、睡眠及飲食的節制,是保健的良方。涉獵醫學知識、勤做健康檢查、及早發現身體疾病,及早接受治療,也是基本的醫療常識。學習正確的就醫與用藥觀念,不任意服藥。一旦罹患慢性疾病,更該嚴格遵守醫師處方,定期就醫、定期服藥,更應該好好地做好保健工作。


(十) 精神疾病:


    根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完成自殺的人當中,至少八成在生前患有憂鬱症。這意味著憂鬱症是大多數自殺者,在生前共同的痛苦表現。從上述的原因探討,也可發現,自殺的原因,其實與罹患憂鬱症的原因相去不遠。除了憂鬱症之外,精神分裂病、躁鬱症、恐慌症、強迫症等,也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其他如性格疾患,包括歇斯底里型性格、邊緣型性格、強迫型性格,除了會有高比率自傷的行為之外,也是部份自殺者性格的寫照。


<防範對策:破除偏見,勇敢求助>     


防範自殺,除了妥善管理個人的生活領域、積極面對與處理生活的危機之外(初級預防),正確偵測憂鬱症與自殺的警訊(次級預防),就是防止自殺的重要方法。完成自殺的人當中,有七成在生前會發出自殺的訊息,主動協助處理生活困境,協助就醫,接受精神科診斷與治療,以恢復穩定正常的心智,才能理清自己生活的困境,以思考解決之道。至於自殺未成功者,再自殺的危險性相當高,必須持續接受專業的協助,給予持續性的藥物及心理治療(三級預防),並學習情緒及壓力管理,以穩定的情緒、理性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的挑戰。

arrow
arrow

    愛玩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