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足弓,影響運動能力大/林珮如物理治療師


所謂足弓就是腳內側呈弧狀的部分。當我們站立、走路、跑步、跳躍等動作時,足弓能協助維持身體平衡並提供良好緩衝避震能力,以減緩身體活動時,腳部所承受的各種壓力及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少了它,幼兒因此不太願意走路,容易跟大人抱怨腳酸、疲乏及發生跌倒情況,更可能不能當運動員呢!


幼兒兩歲前都是扁平足


從剛出生到滿兩歲的嬰幼兒,腳掌骨大都是軟骨,足部內側有一層肥厚的脂肪墊、且韌帶鬆弛,所以這階段的足弓並不明顯,看起來會很像扁平足,在幼兒開始學走路時,扁平足的現象更是明顯。但隨著幼兒成長、慢慢的學習走路,而用到腳趾、腳跟及腳底的力量,厚厚的脂肪墊慢慢消失及足部肌肉開始發育,足弓則逐漸形成。


扁平足台語俗稱「鴨母蹄」,就是指腳板舟狀骨向下移位,造成內縱足弓的塌陷,因而在踏地時內縱足弓消失,嚴重時後足部會呈現外翻的現象。
兩歲以前的扁平足是正常的,一般足弓的形成大都從兩歲後開始,到了四歲時幼兒的活動量增加,則是足弓的快速成長時期。據統計,兩歲以下的小孩全是扁平足,三歲的小孩則有百分之八十,但到十歲就只剩下百分之四的扁平足。


形成扁平足的原因


扁平足形成的原因除了遺傳或先天肌肉骨骼異常以外,肌肉張力太低【註1】、韌帶太鬆弛,還有後天的因素,尤其現代兒童在五、六個月左右,便被父母迫不及待放在學步車上,加上嬰幼兒肥胖及疲弱的韌帶,使得未成熟的雙腳需支撐身體,足弓肌肉長期受壓,或者父母寵愛,常將小孩抱在懷裡,致使小朋友雙腳接觸地面走路、運動的機會減少,或者小朋友的坐、爬、走路發展比一般小朋友慢,足部肌肉、韌帶缺乏鍛鍊、力量不足。


此外正常的足部是由26塊骨頭連結起來的,這26塊骨頭像拱橋一樣用韌帶互相連接在一起,所以任何一塊骨頭或足底韌帶受傷或脫臼,都會引起足弓之不穩定,而產生扁平足。特別兒童年紀尚輕,身體關節比較柔軟,所以暫時身體還能承受;到了青春期,體重和運動量急遽增加,扁平足的併發症通常在此時逐漸顯現,足部的軟組織因為沒有足弓的支撐,反覆的受到過量的負荷,因而產生慢性足部肌肉拉傷、足底筋膜炎、蹠痛、肌腱發炎等併發症。


扁平足有兩種


扁平足分成兩類,一類是結構式扁平足,即足部不論在懸空、不負重或站立、負重時,足弓都沒有形成,此類大都是先天性骨骼變形異常;另一類則是柔軟性扁平足,就是當你在站立、負重時,足弓消失,但在懸空不負重時,足弓又會出現。


如何判斷幼兒是否為扁平足,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蓋「足底印」。老師可先把幼兒的腳底沾濕,讓他踩在牛皮紙或其他乾表面上,再檢視印出的足底印圖案。如果足弓部位一半是乾的,屬普通腳型;若足弓部位幾乎都是乾的,屬高足弓腳型【註2】;足弓部位幾乎都是濕的,即屬低足弓腳型(即扁平足)。幼兒扁平足不一定會有症狀,除非有嚴重的外翻現象,但若至六歲後足弓仍沒出現,且持續有症狀且或有異常的鞋底磨損,則需要治療或矯正。


選擇矯正鞋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矯正鞋,幼兒到底何時需要穿著矯正鞋呢?有一方法可供您參考:用目視看幼兒的足部後方,看到幼童的腳有外翻的角度時,就建議使用足弓墊及矯正鞋。


足弓墊是讓足部維持在自然、正確的位置,以減輕足部的負擔,避免足部變形,至於矯正鞋的選購方式則有以下幾點:


1. 最重要的要有合適的足弓墊,且鞋墊要軟硬適中。


2. 盡量選擇高筒的鞋子,以固定腳後跟。


3. 包住鞋跟附近的質料要夠硬,以保持腳踝的正確位置。


4. 盡量選擇綁鞋帶的鞋款,且穿時要綁緊,這樣固定的效果會更好。


穿戴矯正鞋墊與矯正鞋因為會有矯正的效果,初期一定會有不舒服的情形出現,只要脫下鞋子檢查皮膚和足弓墊的接觸面,是否皮膚有紅色、明顯的壓迫點,若無則應繼續穿戴,才能達到矯正的效果。


鍛鍊小腳的活動



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足弓墊或矯正鞋,並不會促進足弓的形成,尤其若是屬於柔軟性扁平足,最重要的是要鼓勵小朋友鍛鍊足部肌肉韌帶的力量,而以下是建議家長、托兒所及幼稚園老師可以讓幼兒足弓發育良好的活動:


1. 赤腳在沙灘、草地、泥土、海灘等不同材質的地面上玩耍,因為腳底對感覺刺激敏銳,腳趾會自然出力。


2. 用腳趾頭夾紙、布、毛巾或筆,讓腳趾頭用力。


3. 兩個人玩用兩手互拉毛巾、繩子或雙手互相推擠的遊戲,在維持平衡的同時,也促進腳底小肌肉用力。


4. 在大人監督及安全範圍內,讓幼兒玩溜滑梯時,赤腳由下往上爬溜滑梯或斜坡道、斜坡臺。


5. 推或拉有點重量的物品,則腳底必須用力才能站穩,以維持平衡。


6. 練習用腳指頭外緣走路。


7. 練習踮腳尖拿高處的東西,或踮著腳尖連續走路。


8. 洗完澡後,家長幫幼兒按摩腳趾,以刺激腳底讓腳趾活動。


9. 做腳指頭彎曲、伸直及張開的遊戲。


10. 利用腳踝上下運動以增加韌帶支持力。



此外扁平足會改變正常走路的生物力學,進而影響走路姿勢,長久下來也容易引起肌肉骨骼與關節問題,有可能造成長期腳痛與膝痛,小孩則容易發生扭傷或是跌倒情況。此外脊柱側彎和扁平足也有密切關係,若扁平足屬不對稱型,雙腳不等長,短腳那側的骨盆腔則會隨之傾斜、降低,位於其上的脊椎當然受到影響,久而久之,極可能出現脊柱側彎。


雖然大部分扁平足是可隨著年齡自然恢復,而兩歲以前是屬於生理性扁平足只需觀察即可,並不需要特別的矯正或治療;但常因許多人未能了解幼兒足部問題,而錯失四到六歲的黃金矯正時機,或是使用了錯誤的矯正方法。


在此也建議各家幼稚園可跟醫院或物理治療師合作舉辦兒童足部健康篩檢,透過早期發現早期矯正,以解決兒童足部問題。建議您若發現幼兒有相關的足部症狀時,可帶至醫療院所的復健科診治。


【註1】:肌肉張力太低:


【註2】:高足弓:一般很少見,大多為先天,也需由醫師診斷治療。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judithyang-happyland/article?mid=895&sc=1

arrow
arrow

    愛玩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